6月28日,美国空军部长特洛伊・梅因克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,
解放军目前近3000枚短程弹道导弹瞄准台岛,甚至包括西太美军基地!
而这些导弹中,大部分是东风系列弹道导弹。
这让刚刚介入完以伊冲突的美军不得不有所担心:
伊朗的导弹倒是好对付,但中国的东风导弹,可不是吃素的。
伊朗导弹与中国东风天壤之别在刚过去不久的中东的冲突中,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600枚导弹,
这些导弹对美军来说,可以说是轻松应对。
毕竟伊朗的导弹虽然数量庞大,但技术层面相对简单,
展开剩余88%飞行速度较慢,末段也没有突防能力。
而美军的防空系统在这种攻击面前并未出现太多困扰,
虽然萨德和爱国者防空系统的拦截弹消耗巨大,但在数量上的优势使得美军基本能够应对。
此时,美军或许还觉得自己无所畏惧,毕竟伊朗的导弹即使威胁重重,也只是“纸老虎”罢了。
可当美军回过神来,他们意识到,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中东,而是在西太平洋。面对中国的东风导弹,局面完全不同。
美军不再仅仅面对一场“能否拦截”的问题,而是陷入了“能否生还”的深深焦虑中。
不容小觑的“东风风暴”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国的“王牌”之一,美军曾低估过它们,认为它们的威胁不会超过伊朗的导弹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,东风-15、东风-16和东风-41等导弹的出现,彻底打破了美军的自信。
与伊朗的导弹相比,东风导弹的末端机动性非常强,甚至具备了变轨能力,每一款都可能给美军造成威胁。
东风-15B与东风-16:短程弹道导弹威胁
东风-15B是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,它的射程大约为700至800公里,主要瞄准的是台海周边区域的美军基地以及可能存在的敌对目标。
它优势在于它的高速和高机动性,可以快速突防敌方的防空系统,并且由于其短程的特性,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射、打击目标,避开对方反应的窗口期。
而东风-16是一款中程弹道导弹,射程更长,约为1000至1500公里。它的打击范围涵盖了整个第一岛链、第二岛链,以及更多的区域。
与东风-15B相比,东风-16不仅具备较长的射程,更具备较强的变轨能力,能够在末端阶段做出迅速机动,躲避敌方的拦截。
这就使得敌方的防空系统难以准确预测弹道路径,极大地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率。
东风-21与东风-26:中程弹道导弹
东风-21和东风-26是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,东风-21的射程在1800公里左右,而东风-26的射程则可以达到4000公里以上。
东风-21最具威胁的特性是它的“反舰”能力,特别是在中国海军的战术需求中,它被设计用来精准打击大型舰船,尤其是美军的航母战斗群。
它高精度和极高的速度,使得这些目标几乎没有任何逃脱机会。而且东风-26是中国独立研发的高精度中程弹道导弹,被认为具有极高的战略威胁性。
最关键的是,它的射程还覆盖了整个太平洋,美国的亚太军事基地,包括关岛、夏威夷等地,都处于它的打击范围之内。
而且东风-26具备很强的反击能力,可以快速在不同的目标间调整发射,大大增加了敌方防御的难度。
东风-41:中国的洲际导弹
东风-41是中国目前最强的战略导弹之一,也是一款具有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,射程可达1.2万公里以上。
它不仅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,实施分导式攻击,攻击多个目标,而且能够突破敌方的反导防御系统,打击远在美国本土的目标。
东风-41的最大特点是其隐蔽性和机动性,它能够快速发射,并且在飞行过程中改变弹道轨迹,使得敌方的拦截系统难以精准锁定。
它不仅可以攻击美国本土,打击敌方的军事指挥中心、战略设施,还能有效打击美国部署在亚洲、欧洲等地的重要战略设施。
东风-41的出现,更是令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,都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美军能否应对“东风风暴”?美军的反导系统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,但随着中国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,尤其是在东风系列的威胁面前,美军的优势逐渐缩小。
萨德系统虽然在中东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,但在面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时,它显得力不从心。
美军的传统反导手段,如爱国者、标准导弹等,在面对东风系列的精准打击时,拦截成功率低,且所需的拦截弹数量极为庞大。
美国的军方高层承认,在未来的冲突中,若面对中国东风导弹的齐射,整个反导系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。
特别是当中国开始采用“饱和攻击”的战术时,美军将难以应对。
但中国的导弹可以同时瞄准多个重要目标,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的导弹威胁,而美军的拦截弹数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。
而且在美军的情报分析中,解放军的导弹生产不仅持续增加,质量也在逐步提升。
近年来,中国不断加大对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发投入,尤其是东风-41洲际导弹,它不仅具备了强大的打击能力,还能够携带多个弹头,极大增强了它的战术打击灵活性。
这些导弹的射程不仅能够覆盖整个西太平洋,还能直达美本土。
再者说,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单纯依靠舰船和战机的对抗,而是要依赖大量高效且精准的导弹打击能力。而这一点,恰恰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薄弱环节。
未来的战场谁能掌握“节奏”与“协同”未来,西太平洋的冲突不再仅仅是火力的较量,更是节奏与协同作战能力的比拼。
中国在近几年逐步形成的导弹、战机与航母的协同作战模式,展示了它在高密度战场上的应对能力。
而美军尽管在各类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,但体系的复杂性和经费问题,使得它在西太平洋的作战能力逐渐退居下风。
与美国相比,中国的导弹不仅射程远、精度高,而且在协同作战方面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合力。尤其是在高强度作战模式下,中国的导弹与战机将能够做到快速打击,并且迅速调整战术。
在这场关于导弹、战机与航母的较量中,谁能先发制人,谁能掌握节奏,谁就能赢得未来的战略主动权。
美国可能在短期内依旧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持一定的优势,但中国的快速崛起,已使得它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发生了变化。
随着中国导弹技术的不断进步,美军再也无法低估这场导弹竞赛的严峻性。
对于美军来说,未来的挑战不仅仅来自中国的导弹技术,更来自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作战能力。
西太平洋的天空,或许正在成为中美两国争夺的主战场。
发布于:河南省